當前位置:首頁>時政外事>內容
湖南如何連續20年答好“第一政績”這道題
紅網 發布時間:2024年01月22日 08:31
紅網
2024年01月22日 08:31

  悠悠萬事,民生為大。所以說發展是第一要務,民生是第一政績。

  民生既是必答題,也是重點題,湖南如何答好這道題?

  從2004年起,湖南省委、省政府每年公開承諾為民辦實事,每年實施重點民生實事項目,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。

  一件事堅持干了20年,還將繼續堅持下去,這體現了持久的力度,也傳遞了把實事辦好、努力辦到百姓心坎上的溫度。

  辦好民生實事之力度:重踐諾

  將民生實事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,已成為湖南的傳統和慣例。

  與一般政策措施不同的是,政府工作報告經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,既是政府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,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“軍令狀”和“責任書”。

  20年來,湖南每年都這樣“倒逼”自己。在民生實事上,說到必須做到,干就必須干好,真正將民生作為第一政績。

  從盤點來看,全省20年來累計辦理重點民生實事220大項、513小項,投入超過1.2萬億元,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。

  還有個數據也可以證明湖南對民生的重視: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,已連續多年達70%以上。

  與之相呼應的是,據統計部門前兩天發布的消息,2023年,湖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超過了GDP增速。其中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,超過了城鎮居民。

  承諾既出,辦好民生實事的力度,就體現在抓落實上。

  省市縣加強統籌協調,形成了“一件實事、一個方案、一套班子、一抓到底”工作機制。確保事事有人負責、件件有人落實。

  力度,還體現在評價和監督上。

  為了辦好十大重點民生實事,全省形成了專班推進、定期調度、考核評價等三大機制,推行項目、任務、責任、政策四張清單。

  還比如,2023年10月份,省人大、省政協分別率隊前往株洲、郴州兩地,監督檢查2023年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工作。

  據媒體報道,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,是自2004年湖南實施民生實事以來省級層面的開先河之舉。

  辦好民生實事,湖南還與老百姓互動,讓大家更有“參與感”。

  比如,為了初選2024年湖南“十大重點民生實事”,在2023年12月發動廣大網友來投票,共收集群眾意見達4.3萬條,實現民生與民聲的雙向奔赴。

  總體而言,湖南堅持言必行、行必果,做到年初安排部署、年內落實完成、年底交卷驗收,全力推動民生實事落地見效。

  同時,全過程跟進、全方位服務、全要素保障、全社會參與,扎扎實實增強民生工作的力度。

  辦好民生實事之厚度:促發展

  唐偉去年大學畢業后,在長沙求職。在八一橋社區就業微市場,就業服務專員為他進行一對一職業指導。

  經過一對一崗位推薦服務后,唐偉順利入職一家烘焙商店。

  截至2023年12月底,全省2023屆離校未就業的12.63萬名高校畢業生中,通過幫扶,已就業12.28萬人。

  唐偉的故事,是湖南辦民生實事的一個縮影。

  就業是民生之本。在湖南2023年十大重點民生實事中,就包括“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”。

  而且湖南多年強調就業優先,加大辦實事的力度。

  而從湖南連續多年的民生實事“清單”上可以看出,重點聚焦的包括教育、就業、醫療、職業培訓、社會保障、加強農村“三路”“兩網”及飲水建設等,抓住了老百姓關心的“崗位、學位、床位、車位”等問題。

  記者注意到,民生實事項目兼顧了均衡性、可及性,既順應當前需求,又從發展的角度著眼長遠。

  就一個孩子而言,因為有了更好的教育,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;就一個家庭而言,因為家庭成員實現了就業,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;就農村地區而言,因為基礎設施建好了,才能奔向共同富裕。

  比如,寧遠縣灣井鎮下灌村文化底蘊厚重,自然風光秀麗,曾經因交通閉塞無人問津,是遠近聞名的省級貧困村。2018年隨著廈大公路的建成投用,沿線已建成水稻基地1萬余畝、瓜果生態園6000余畝,新開發旅游景點3個,發展民宿、農家樂48家。目前,下灌村和灣井鎮大鳳村僅鄉村旅游,每年接待游客就達70萬人次,村民人均增收約1.2萬元。

  自2004年以來,湖南連續20年將農村公路建設列為重點民生實事項目。十年來,湖南新改建農村公路13.7萬公里,農村公路在全國率先實現由“村村通”變為“組組通”。

  2023年12月5日,長沙縣第九中學“徐特立”項目竣工驗收。長沙縣第九中學校長楊文告記者,“徐特立項目”補齊了農村高中辦學條件短板以及多樣化發展等方面的需求,有利于真正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。

  從2014年到2016年,湖南民生實事重點關注義務教育合格學校、農村公辦幼兒園等,到2018年基本消除義務教育超大班額,2023年更是將啟動建設100所縣域普通高中“徐特立項目”放在“十大實事”之首。

  不斷提升民生實事的“厚度”和質效,就能為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。而發展的良性循環建立起來了,就能為當地百姓帶來更長遠的福祉。

  辦好民生實事之溫度:強兜底

  人們常說,最能折射一個社會、一座城市文明尺度的,不是對待普通人的態度,而是對待殘疾人等群體的態度。

  老百姓的獲得感、幸福感是什么?具體來說,除了幼有所育、學有所教、勞有所得、住有所居,還包括病有所醫、老有所養、弱有所扶。

  因而,為特殊群體提供幫扶和兜底保障,是政府的重要職能。

  記者梳理發現,湖南的民生實事“清單”連續多年關注老年人、城鄉低保人員、殘障人士、特困人員等,從服務提升、補貼提標、健康保障、康復救助、家庭無障礙改造等方面著手,不斷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。

  比如家住湘潭市岳塘區下攝司街道禾花村的周嗲嗲,今年92歲,重度失能,不想住養老院,兒女又無法照顧老人。2023年,當地民政部門為老人進行了居家適老化改造,老人還享受了長護險護理補貼,有了24小時居家護理員照料服務,明顯提升了居家生活品質。

  黃河村是張家界武陵源區最偏遠的村,村民張秋平(化名)是一名宮頸癌患者,因對醫保政策不了解,2021年住院后花費8萬多,個人自付4萬多元?!搬t??爝f員”彭濤了解到情況后,上門收集資料,為她進行大病保險、醫療救助及特殊病種報銷,合計超過3.2萬元,大大減輕了其負擔。

  依托區、鄉(街道)、村三級政務服務平臺,武陵源區15個山村行政村全部配備了“醫??爝f員”。

  武陵源區自實施“醫??爝f”服務以來,已落實醫療保障待遇350多萬元,惠及群眾2.3萬余人,占武陵源區人口總數的41%。

  在湖南辦民生實事過程中,有很多像“醫??爝f”這樣的創新,只為將工作做得更細、服務做得更足,將民生實事的溫度傳遞給更多的人。

  湖南部分民生實事項目,還超過了“進度條”。

  比如,自2020年起,康復救助殘疾兒童工作已連續四年被列入湖南省重點民生實事。到2023年12月,當年度項目完成康復救助18582人,總體進度142.5%。

  一件件民生“關鍵小事”匯聚在一起,就辦成了百姓心頭的“暖心大事”。

  面向未來,湖南將加強統籌協調,創新工作舉措,確保民生實事干一件成一件,成一件精一件,并帶動民生工作整體水平提升,把群眾“想的事”變成政府“干的事”,把政府“要辦的事”變成群眾“支持的事”,進一步推動民生可感可及。

【編輯:張翀】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欧美午夜福利-夜色福利-午夜性福利-成年人福利